
近視100度風險增四倍 視網膜脫落可瞬間失明
AM730- 2016年05月24日
近視在本港已成為普遍事,醫學界已肯定600度以上近視患者,視網膜脫落的風險增十倍,但近年亦有研究顯示,即使100至300度近視患者,其視網膜脫落風險亦較常人高出四倍。由於症狀不明顯,或容易與其他眼疾混淆,故錯過治療黃金期,有眼科專科醫生提醒,出現明顯徵狀時,視覺功能已受到嚴重的破壞,故必須盡快求診。
視網膜脫落是視網膜的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的分離,兩層之間有一潛在間隙;若間隙內儲存大量液體於視網膜下,使視網膜脫落的部分無法正常運作,使視網膜無法正常擷取影像並傳送到大腦,因大腦接受從眼部傳送的不完整或完全缺失的圖像;若不及時治療,視網膜感光細胞便會失去養分供應而永久喪失視覺功能。
其實,視網膜脫落與近視有密切關係,眼科專科醫生劉芷欣(圖右)稱,由於近視者的眼球長度會拉長,近視度數愈深,眼球便會拉得愈長,而患者的視網膜和視網膜下方供給營養的色素膜,並不能隨著眼球的拉長而增長,這便會令視網膜變薄及把其性質改變,因此衍生一系列視網膜併發症,如穿孔、撕裂甚至脫落,若缺乏適當治理,可引致失明。
若視網膜脫落患者能及早接受診斷及適切治療,便可減低致盲風險,不過,很多時因初期病徵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劉芷欣續稱,看見閃光及許多形狀不一的陰影或黑點,俗稱「飛蚊」,屬視網膜脫落的其中一個常見徵狀,但往往被誤為「飛蚊症」,但當徵狀變得明顯時,患者的視覺功能可能已受到永久性損害,嚴重可致瞬間失明。
屬眼科急症須手術復位
視網膜脫落屬於嚴重的眼科急症,必須透過手術治療,目的是封閉所有視網膜破孔,釋放視網膜下積聚的液體,令已脫離的視網膜回復原位。另一眼科專科醫生羅智峯(圖左)表示,玻璃體切除術是現今治療視網膜脫落的國際主流趨勢,透過極小直徑的套管針於鞏膜位置建立3個微小切口,置入手術器械及技術協助手術。羅智峯稱,目前此手術的針咀粗度,已由20針發展至27針技術,數目愈大,針咀愈細,27針技術的針咀傷口面積只有0.1毫米,術後毋須縫合傷口,復原時間較快。新技術單是材料費用約3萬元,未計醫生、手術及麻醉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