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日報》(22-10-2018)眼白突然「長肉」,小心是受紫外光長期照射影響,令眼睛生胬(音:腦)肉。眼科醫生表示,胬肉為結膜纖維及血管組織的良性增生,出現時多呈三角形,顏色為「白白紅紅」,並由眼頭開始生長至眼珠方向。由於胬肉有機會發炎、導致散光,甚至影響視線,有需要時胬肉要以手術切除,情況不嚴重則要注意眼睛防曬,避免胬肉惡化。
記者:嚴敏慧
不少人會因為眼白出現異物而感到困擾,眼科專科醫生伍立祺表示,結膜增生其實十分常見,例如啡黑色斑點如結膜痣或黑色素增生,多為自小存在,只要成年後未有變大或顏色變深,則不用理會,但若有變異,甚至出血及視力模糊,則可能變成惡性腫瘤,應立刻求醫。
結膜另一種常見增生為胬肉,多呈現為白肉色中帶點紅色。伍指,胬肉成因為眼睛長期暴露於陽光下,受紫外線刺激,令俗稱眼白的結膜上纖維及血管組織出現增生,增生組織肉眼看來像在眼白上長了一塊肉,且會漸漸延伸,由靠近鼻樑的眼頭位置生長向瞳孔,未有求醫任由胬肉變大,有機會一直長至眼中央,遮住視線,影響視力,病人看東西會變矇。伍稱,任由胬肉生長,胬肉會壓住角膜,令原本呈圓形的角膜,變成橢圓形,角膜變形更會導致散光。若眼血管經常發炎,則會令胬肉變紅,更可能感到痛楚,或有異物的不適感覺,上述情況均要以眼科手術將胬肉切除。
不過,若胬肉只有輕微在眼角生長,未有影響視力及外觀,則可繼續觀察不用治療。伍提醒日常預防最重要是為雙眼防曬,「以往有胬肉求醫嘅人多數係海邊工作嘅人,如船長等,因為紫外光會海面反射入眼」。另外,救生員亦是較高危職業,故工作時應配戴太陽眼鏡阻擋紫外線。
都市人工作忙碌,未必時刻留意雙眼狀況,加上胬肉剛開始生長時,只會眼角像有紅根,不會痛及無特別感覺,個人不易察覺,到繼續生長,會變成黃色厚一點的「眼繭」。 伍稱,大部份病人40至50歲開始出現初期的眼胬肉,若未有注意保護眼睛,防止接觸紫外線,胬肉會繼續生長,50至60歲就有機會要接受手術,在局部麻醉下,利用顯微鏡協助下將增生組織切除。他強調,不論是結膜痣、黑色素增生或胬肉,只要一段時間內突然變大,或者有其他異常徵狀,都應立刻求醫接受檢查。
雖然眼結膜增生大多為良性,但仍有機會為癌症病徵。伍稱,過去一年遇上兩宗病例,均因為眼紅求診,檢查後發現眼底出現粉紅如三文魚色的增生,組織化驗後證實為長在眼結膜的淋巴癌,病人需要轉介腫瘤科醫生進行局部電療。若眼淋巴癌未及時發現,有機會擴散其他身體部份,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專門生長係結膜嘅淋巴癌,眼科醫生一直知道,只係較少提及。」病人最終要轉介腫瘤科,經詳細檢查確定為原位淋巴癌,並未有擴散;兩名病人均需進行局部電療,經過3個月的療程,眼內的癌細胞消失。病人化療後眼內的粉紅色增生全部消散,但仍需定期檢查,加上眼做電療有機會出現眼乾症,亦有機會令白內障提早出現,故要定期監察是否有電療後遺症出現。
眼睛的淋巴癌為生長得較慢的癌症,只要及時發現再進一步治療,伍指,治療效果不錯,痊癒率較高,但若發現眼內有異常增生未有理會,癌細胞則有機會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份,隨著病情惡化,有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