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近視 預防失明 軟硬兼施

[ 百醫筆解 ] 控制近視 預防失明 軟硬兼施

作者: 眼科視光師 何柱榮 Raymond HO

近日有位年約三十多歲的病人來診所做常規眼睛檢查。發現雙眼近視度數為一百七十五度,但即使矯正度數後視力仍只得一成多,接近法定盲 (legal blindness)的情況。詳細檢查後,發現原來雙眼的黃斑區都有穿洞,雙眼視網膜退化。原來病人十多年前做了 #激光矯視手術 (#LASIK),由原本的一千度近視減至手術後的一百餘度。值得關注的是即使激光矯視能有效減淺近視度數,但本身深度近視,眼球長度依然是比淺近視或沒有近視的較長,而這個特性並不會因為做了激光矯視而改變。所以即使手術已減淺了近視度數,患上眼睛疾病如視網膜穿洞、黃斑病變 或 青光眼仍是如深近視患者般高。因此,若能在 #近視加深的高峰期 ( 6-15 歲) 有效地控制,便能大大降低眼疾的風險,甚至乎 #預防失明

近視人口日益增加,根據大學研究顯示,香港小童及青少年的近視比率由學前兒童的大約百分之六,升至12歲的超過百分之六十。長期近距離閱讀、電子產品普及 加上亞洲人的近視基因 令學童患深近視情況愈來愈嚴重。近視加深,不單止要長期配戴眼鏡幫助提升視力,深近視更會提升患上視網膜脫落,青光眼及白內障等眼疾之風險。近視度數越深,發病機會也越高。一直以來,控制近視加深都以夜間配戴的硬性角膜矯形鏡片(#Orthokeratology),#阿托品 眼藥膏(#Atropine)及兒童近視控制漸進鏡片 (Myopic control multifocal lens) 為主。

#香港理工大學 #眼科視光學院 近年研究的光學離焦軟性隱形眼鏡 (Defocus Incorporated Soft Contact (#DISC)) 有望提供另一個選擇。大家也許都知道近視的成因,絕大部分是因為 #眼球拉長。而根據研究發現,眼球發育的方向是視乎影像聚焦的位置。若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後面便會刺激眼球拉長;反之若把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面便可以減慢眼球拉長的速度,從而減慢近視加深。這個便是眼睛的自行回饋機制。此特別訂制的 #隱形眼鏡DISC 除了把影像投射到視網膜上以提供清晰視力外,另外更會制造一個“假”的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前面,情形就像“欺騙”眼睛,使大腦接收到減緩眼球拉長的訊號,從而控制近視加深的速度。

DISC原理與角膜矯形鏡類似。不同的是前者是日間配戴的軟性隱形眼鏡,而後者為晚間睡覺時戴的硬性隱形眼鏡。DISC用法與日常隱形眼鏡無異,而且即使兒童近視度數深達一千度也適用。DISC是一種高透氧度的隱形眼鏡, 每三個月更換一對。研究發現每日佩戴DISC 7至8小時者,平均減慢近視加深速度近60%。

近視加深的高峰時期是兒童至青少年的發育期,一般為6至15歲。這段期間身體長高的最快,同時眼睛也拉長得最快而導致近視度數加深。因此若能有效地把握這段黃金時間控制近視加深的速度,能大大降低日後患上眼疾的風險。一旦黃金時間已過,想追已是太遲。如想更清楚了解DISC鏡片的資料,請諮詢有經驗的眼科視光師。

 

#香港護眼中心 #香港護眼 #為您眼睛護航 #百醫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