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匯報】( 5-10-2015 )《八成基層感眼有事無求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翁麗娜)一副數百元的眼鏡,對於部分基層市民而言,原來已是難以負擔的奢侈品。調查發現,八成受訪基層市民曾感到自己的眼睛或發現子女視力有不同程度的毛病,但因經濟問題而沒有主動求醫。現年10歲的嘉聰患有近視及散光,卻因家貧未能購買眼鏡,兩年以來唯有低頭寫功課。嘉聰母親表示,看見兒子的眼睛狀況日差,感到痛心無奈,「但眼鏡每副要500元,差不多是一個月生活費了。」
聖雅各福群會九龍慈惠中心去年2月至今年9月,以問卷訪問762個曾到該會驗眼的基層市民,經眼科視光師檢查後,發現近三成受訪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眼疾,即約每3個基層人士便有1個有視力問題。其中,分別有23%受訪者患有翼狀蚸峊掑獄晼A12%患有視網膜病變、相關病症等,43%人需要佩戴眼鏡。
拖兩年買眼鏡 視力剩三四成⋯⋯
剛升上小五的嘉聰,小三起連續兩年被學童保健醫生提醒需要佩戴眼鏡,最終拖延兩年才能買眼鏡,結果現時兩眼只有正常人三四成視力。嘉聰母親無奈指,看見兒子低頭寫功課,坐在電視跟前才能看到字幕,感到相當痛心,坦言無奈,「眼鏡每副要500元,差不多是一個月生活費。」
基層戶外工作 易患翼狀�
「香港護眼」總監黃偉雄眼科視光師指出,翼狀蚻O增生組織,組織由眼白位置延至瞳孔位置,導致角膜變形及視力受阻。其主要成因是長期受到陽光照射、風沙塵埃及乾燥環境引起,通常長期曝曬於陽光及紫外線下的人較易患上,低收入人士因多長期在戶外工作,所以患有翼狀蚺騍v相對較高。
64歲的余婆婆於田間工作超過30年,雙眼長期受陽光照射,左眼視力約10多年前開始模糊,5年前更接近失明,而右眼亦有老花情況,卻因認知不足及經濟條件有限,一直未有求醫,僅自行購買老花眼鏡了事。婆婆後來到中心接受檢查,發現左眼眼白內有袧W生,並已延至瞳孔位置,因此立刻轉介至專科進行手術治療。
聖雅各福群會扶貧服務高級服務經理吳雯賢表示,基層已為三餐不繼躊躇,更別說要額外支付健康檢查費用,因應今次服務發現基層人士對護眼服務需要殷切,所以決定提供750個眼睛體檢名額。
《日對「電子芒」兩句鐘 三成幼童傷眼》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年幼低頭一族」機不離手的生活習慣,或影響視力發展。香港眼科醫學院及香港眼科學會於6月期間,訪問一所幼稚園共221位學童家長,以調查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情況,發現約三分一幼兒於2歲前已開始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當中95%幼童每天使用約兩小時。絕大部分家長了解有關產品對子女眼睛健康造成傷害,其中最關注子女近視加深;其次為損壞眼睛結構及患上乾眼症。有專家建議,幼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可遵守20.20.20護眼守則,即每使用20分鐘,就遠眺20呎風景20秒,以保護雙眼。
兩所機構昨日公佈「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問卷調查」結果,發現221位受訪幼童家長中,約三分一幼童在2歲前已開始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絕大部分幼童每天使用約兩小時。香港眼科醫學院會董高德全對數據表示關注,認為情況嚴重。
醫生倡用「20.20.20」護眼
高德全認為,雖現時未有足夠數據證明電子屏幕產品發出的藍燈光傷眼,但不應忽視潛在危害,特別是年幼孩子,應避免過度使用相關產品,否則將對雙眼造成負擔,或引致斜視等眼睛症狀。他建議,幼童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可遵守20.20.20護眼守則,即每使用20分鐘,就遠眺20呎風景20秒;使用各類型電子產品時,可以30.40.50黃金定律為距離指標,即是在使用智能電話、平板電腦及桌上電腦時,分別與屏幕保持30厘米、40厘米及50厘米距離。
香港眼科醫學院院長周伯展指,最近接收到一個幼童嚴重近視個案,「一個小一生居然有約600度深近視。」他相信,近視幼童人數未來將有上升趨勢,建議家長盡早為子女安排驗眼檢查,及早預防近視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