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2-12-2019) 長者眼矇自救良方
常常聽見長者說:「年紀大機器壞,老眼昏花,睇嘢差了都好正常。」當中不乏某些老友記買現成老花眼鏡,見戴了看得比未戴清楚,便似乎解決了問題。原來,誤將視力差了視為常態,有機會延遲診治眼疾,甚至增加跌倒風險,影響日常生活。視覺功能與日常生活質素一直息息相關,眼睛看不清晰更有機會影響長者起居出入的安全。研究發現,有一半長者曾因眼矇而購物時看錯包裝資料或價錢,超過30%長者更曾因視力不佳而跌倒。而眼鏡度數不當會令眼睛更易疲累、乾澀,甚至頭部脹痛。閱讀或看電視等的日常娛樂興致隨之大大降低。當長者發現視力下降,甚或眼睛持續不適如乾澀、赤痛或飛蚊增加等症狀,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或「自救」呢?
原來,透過全面眼睛檢查可及早發現眼睛的毛病,從而找出方案解決視力問題。根據2017年的調查發現,超過50%的受訪長者未曾接受全面眼睛檢查,而當中分別有45%及11%更於檢查中首次發現有白內障及黃斑病變。其實,全面眼睛檢查除了度數檢查之外,更包括雙眼協調能力評估,眼內壓量度及放大瞳孔檢查眼睛內外健康,猶如360度地在眼球內尋找任何會令視力下降的元兇!
驗眼發現白內障
73歲的陳伯年初感到眼矇加劇,甚至連迎面的巴士號碼都看不清,因此來檢查眼睛。陳伯從未做過眼睛檢查,一直以來都以為只是老花,於是自行於日用品店購買現成老花眼鏡。經檢查後發現他除了有遠視散光和老花度數外,雙眼更已患有中度白內障,及其中一隻眼睛患有乾性老年黃斑病變。
經過手術治療後,陳伯來覆診,糾正白內障手術後的剩餘度數,視力已回復達標以上。陳伯憶述視力像回復年輕時一樣猶如重見光明!值得一提的是,隨便購買現成老花鏡,雖然佩戴後視力似乎較清晰,但由於人的雙眼度數大都左右不同,而且多數會有散光度數;而現成老花鏡的左右鏡度數是相同而且沒有散光,佩戴後短時間內閱讀大都依然清楚,但時間久了眼睛會感到疲累,嚴重的,有機會延誤眼疾的確診及治療。
科技日新月異,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簡稱OCT)近年漸被廣泛應用於眼科檢查上。此技術可對生物組織如角膜、視網膜、視神經組織及黃斑部等進行高分辨的橫切面分析。視網膜結構組織有10層,但即使一般放大瞳孔用眼底燈檢查,都只是觀察最表面的一層,內層組織若然有早期病變便會被遺漏。
ARIA評中風風險
OCT掃描常用於診斷黃斑點病變、水腫、穿洞及青光眼等眼病。對於疑似青光眼人士或青光眼患者來說,即使眼壓維持於理想水平,視神經的病變仍可能迅速發展,定期的OCT檢查可有助及早發現視神經的惡化情況。
另一方面,由於視網膜是大腦的延伸,因此可以作為觀察大腦中變化的一扇窗。腦中風成因主要是由於腦部血管異常,並可分為缺血性和充血性中風。視網膜上的血管原與大腦血管一脈相承,中文大學徐仲英教授早年研發的視網膜圖像分析系統(簡稱ARIA),藉着拍攝雙眼清晰的視網膜圖像,比較視網膜上血管的粗幼度和彎曲度等,可有效地評估腦中風風險,準確度高達90%。 徐教授指出,ARIA系統現在更可用於認知障礙症的風險評估。腦退化患者初期,腦部都會有腦白質白斑(WMH),當發現WMH達3至5年之後,腦退化的徵狀才會慢慢出現,所以WMH可以說是腦退化的核心特徵。
徐教授發現視網膜神經特徵與WMH是有直接關聯,經過ARIA拍攝視網膜照片,可以間接分析WMH的程度,從而評估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三高人士要留神
ARIA和OCT檢查過程都是非入侵性,近乎日常拍照一樣,沒有輻射也不會對眼睛造成任何傷害或副作用。配合全面眼睛檢查,有助長者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眼睛健康,以至對中風及認知障礙作出風險評估。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膽固醇人士的視網膜更有機會提早出現變化,因此,眼睛檢查更與身體狀況息息相關。
根據2017年政府統計處資料預期未來10年人口急劇老化最快,65歲以上的長者將於未來20年增加近一倍,因此預防老年視力衰退尤其重要,即使輕微的視障都會令患者的社交和心理大受影響,降低生活質素水平。建議每年做一次全面眼睛檢查,防患未然。老友記留意有否一些眼睛異常症狀如視力下降、眼紅眼痛、淚水過多、突然出現飛蚊或閃光等等,若有類似情況可諮詢你的眼科視光師。
撰文 : #何柱榮_ #香港護眼 #眼科視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