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眼資訊站》1-2019
#何柱榮眼科視光師
看得清晰等於看得真?(下)祖父母照顧孫兒,或許會覺得昔日的孩子, 沒有現今世代的孩子般「幸福」。回想七八十年代, 電子遊戲還沒有這麼盛行。小朋友以至青少年的娛樂活動都不外乎在家玩下「搖搖」、於球場打波、擲飛碟和放風箏等, 一般都要到中學後才有機會接觸電腦。惟現在的孩子卻剛剛相反, 幾乎沒有不是浸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下長大的。更甚的是連自己子女(即家長們)都把電玩當作電子奶咀,只要孫子一哭二鬧三,子女就把手機給哭鬧中的孫子, 孫子一見到有手機, 淚水即刻消失, 萬試萬靈! 不少祖父母見孫兒打機過關醒目過人, 一般不會為意他們的視覺可能已出現問題。
筆者於前文—《看得清晰等於看得真(上)》所述, 立體感對手眼協調尤為重要。但定眼看手機平面的屏幕, 所謂立體影像都是虛擬的, 所以不能以此來判斷孩子的立體感是否正常。日前一位剛剛升讀小一的孩子來驗眼。原因是升了小一後,孩子抄寫白版時愈來愈多甩漏, 閱讀時常常出現跳行跳字, 被老師投訴專注力不足, 學習態度懶散。有趣的是同時有另一位同樣問題的孩子來檢查眼睛,兩位都是剛剛升小一。原來,真正因為眼睛功能協調所構成的學習問題, 多數發生在升小一的學童上。原因是學習環境改變, 學童不再如在幼稚園般那麼多走動, 而是要固定地坐在班房內看白板及看書枱上的書本, 既望遠也要看近。假若孩子眼睛的轉焦或追蹤功能較差, 便會容易出現以上跳行跳字或抄寫甩漏的情況。
外國研究顯示, 約七成以上有學習困難的學童, 都有不同程度的視覺問題。因此, 表面上看來心散、 懶惰 或學業表現差的學童, 其實有可能是視覺功能不足以致手眼不協調所引致。幼童一般到五歲已能有效運用雙眼瞪視及追蹤物件,若這方面的發展未如理想,會出現抄寫緩慢和經常有錯漏等問題。事實上, 每個人剛出生時都不會懂得手眼協調。眼睛與身體的協調主要是依靠多種視覺功能如雙目協調、眼睛追視功能 及焦點轉移調節等。這些都是靠後天視物經驗建立而來。例如小孩子在家中砌積木, 牽涉的視覺功能包括看見積木的顆粒、掌握距離感、眼睛追蹤說明書的指示、焦點由說明書轉移到積木顆粒等,在此過程中慢慢可以掌握各種視覺功能。可惜, 現今兒童的生活多數注視於平面的物件如電視、手機及平板或書本上, 以致難以建立距離感, 導致視覺功能發展不良, 從而影響眼睛與四肢協調。
從白板抄寫到書本, 手部活動和眼睛的協調尤為重要, 而這個功能對於自少經常接觸電子產品的學童更具挑戰性。一方面, 眼睛需要順序及準確地追蹤白板上的每一個字(眼睛追視功能), 否則容易出現跳行跳字的情況;另一方面, 雙眼需要把聚焦點由白板準確地轉移至面前的課本上(焦點轉移調節)。除了在課室抄寫以外, 戶外活動時眼睛與四肢動作協調, 視覺、耳朵平衡感覺及手腳協調缺一不可。故要改善姿勢與眼球控制失調問題,需要適當的全面眼睛檢查及身體協調訓練。
如前文所述, 即使沒有度數, 能看得清楚, 並不代表視覺功能完全正常。因此一般的視力普檢或純粹度數檢查並不足夠, 全面眼睛檢查包括雙眼協調檢查,對於學童尤為重要。同樣身體協調訓練如簡單的拋波與接波遊戲也可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接波時可訓練距離感的判斷。此外, 也可使用筆或棒做簡單的眼球追視訓練。例如要求小朋友用眼睛追蹤前後或左右移動的筆桿, 訓練追視及眼球對焦能力。各位老友記在湊孫的時候嘗試以上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