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08-2017)
公立醫院會為糖尿病人定期進行視網膜病變篩查,以識別患上糖尿病黃斑病變的病人,即俗稱「糖尿上眼」。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刊登的一項研究發現,篩查利用的眼底攝影技術假陽性率高達八成七,建議公立醫院於轉介病人至專科治療前,先進行較準確的OCT技術檢查,以免對醫療體系造成不必要負擔,及令病人承受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致盲原因,患者有機會在三年內喪失一半視力。本港公立醫院會每年一次為求診的糖尿病人,以眼底攝影技術進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以識別患者轉介至眼科專科接受治療。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和香港大學眼科學系共同合作,對三百五十二位曾參與港島西聯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檢查計畫的病人進行研究,他們的眼底攝影結果均被診斷為黃斑病變。
研究團隊其後以光學相幹斷層掃描技術(OCT)來評估糖尿病黃斑病變篩查的假陽性率,並以黃斑中心視網膜厚度超過三百微米為標準。結果發現三百多個病例中,只有四十七人,即約一成三病人超標,確診患有糖尿病黃斑水腫,反映眼底攝影技術的假陽性率高達八成七。
有份參與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榮譽臨牀助理教授黃禮文指出,眼底攝影技術只能製造二維影像,導致診斷黃斑水腫的準確性較低。被誤診的病人有機會因此承受心理壓力,對醫療體系亦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黃禮文認為,公立醫院有逼切需要尋找一個更好的篩選方法,例如為眼底攝影結果診斷為黃斑病變的病人先進行OCT檢查,才轉介至眼科專科。他指OCT器材的購置成本較眼底攝影器材高約一至兩倍,一台至少四十萬元,但相信公營醫院仍能應付。
眼科專科醫生周伯展認為,眼底攝影目前仍是最常見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技術,能檢查病人視網膜有否血管增生、滲漏等,有其重要性。他贊成公立醫院為病人進行眼底攝影檢查後,對懷疑病患進一步作OCT檢查,惟需確保有足夠設備和人手配合。
#全線香港護眼中心配備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
#常規驗眼加入黃斑點OCT掃描
#香港護眼為您眼睛護航
#香港護眼 #為您眼睛護航
#眼科視光師林家輝
#眼科視光師龍春懿
#眼科視光師唐栢萱
#眼科視光師林育安
#眼科視光師何柱榮
#眼科視光師林子輝
#眼科視光師余家駒
#眼科視光師黃偉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