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健康專題》白內障手術的困擾

《信報。健康專題》白內障手術的困擾(16-7-2019)
撰文:
#林育安_「香港護眼」眼科視光師
#黃偉雄_「香港護眼」眼科視光師

不少老友記都有白內障的困擾,有白內障是否一定要做手術呢?究竟何時需要做手術呢?部分朋友期望能做手術「飛甩」眼鏡,手術後是否重見光明,不再需要戴眼鏡呢?

首先,白內障如何形成?白內障是因為眼睛內晶狀體混濁所致,對患者的視力、屈光度數,如散光、近視、遠視也因為晶狀體混濁的程度而有所改變,一般早期患者可以透過眼鏡提升視力及防紫外光鏡片加以保護,減低惡化。

人工晶體選擇

當白內障程度變得嚴重,就需要透過外科手術去把混濁的晶體更換。正常視力一般是1.0,如果因為白內障導致視力降低至0.5(即是最佳視力約一半)就應該考慮進行手術。當然,還要視乎情況,如果患者視力降低的程度影響生活或工作,即使未降低至0.5,也應提早做手術。現時白內障手術多數採用微創技術,患者術後視力恢復較快,一般數星期至一個月已經穩定下來。

至於手術用的人工晶體選擇繁多,可以根據病人視力要求而選擇,可選擇單光、備有散光,也有多焦點的人工晶體。顧名思義,多焦點的人工晶體植入後,患者可透過不同的視覺焦距令視力清晰,即望遠景清晰之餘,看近物如電話、電腦、書本等也可以。情況就好像「漸進式老花眼鏡片」的不同焦點位置提供不同的視力區域。當然,患者術後的適應情況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王先生,65歲,患白內障多年,初時對視力影響輕微,後來慢慢開始嚴重, 所以去年雙眼接受了白內障手術,選擇植入多焦點的人工晶體,期望術後不再需要戴眼鏡。手術後望遠景時大部分時候視力都不錯,看近景時,例如閱讀報章大致都清晰看見文字,但當長時間看書、手機或較細小的字體時,王先生就覺得有點吃力、疲倦。

筆者幫王先生詳細檢查眼睛後,發覺他手術做得非常成功,但仍殘餘約100度散光。看近物時,需要加上150度的老花眼鏡,便能大大提升清晰度,也能令他眼睛比較放鬆,可以應付大部分近距離細小的字體;當看較遠約60至70厘米的地方如桌上電腦時,王先生則需要一副75度老花及100度散光眼鏡就能完全舒適、清晰可見。總括而言,一個「中近距離漸進式鏡片」就能幫助他同時解決看電腦及書本的煩惱。

大家可能會問,既然手術已經用了多焦點人工晶體,理應該遠近都清晰可見,為何還要戴上老花眼鏡呢?看較大的字體或物件,王先生當然無問題,可以透過自己的多焦點人工晶體應付,但看較細微的東西,便需要加上微調的度數來提升閱讀時候的清晰度和舒適度,對閱讀的效率就更有幫助。

坊間常見誤解

常有一個誤解,以為完成白內障手術之後,便可以完全不需要佩戴近視眼鏡或老花眼鏡。這並不是完全正確,因為現時白內障手術多採用「單光」的人工晶體,如果手術後兩隻眼矯正至零度,望遠就很清楚,但看近時便一定需要戴上老花眼鏡;或是手術後剩餘少許近視度數,望遠景物時就比較模糊不清,看近距離細小字體便較理想,所以手術前醫生較多會建議把主力眼矯正至較佳的望遠視力(度數較接近零度),而非主力眼睛則安排矯正後餘下少許近視度數,在此情況下,雙眼一起望遠望近時,都可有不錯的視力,較容易適應 。

由於患者術後仍會剩餘少許度數,常見近視或散光,一般看近物是清晰的,但望遠景和細小字體,如看電視或街道上的巴士等,則有機會模糊不清,故建議佩戴合適度數眼鏡,減少雙眼疲倦,亦能增加閱讀效率。

預防勝於治療

患白內障的高危因素,除了年齡之外,深度近視(600度或以上)、經常戶外工作、長期接觸紫外光、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糖尿病患者等都較容易患上白內障,所以定期作全面眼睛檢查非常重要。

另外,戶外活動時,需要戴上防紫外光的太陽眼鏡、闊邊帽等以減少紫外光進入眼睛。

各位老友記如果有中或後期的白內障困擾,當然需要做手術,但若手術後發覺看景物仍是不清楚時,這或許是手術後還有一點殘餘的屈光度數所致。有問題可以向有經驗的眼科視光師查詢。

———————————————————————
各中心資料:#WhatsApp : 6504 3201
香港護眼(油麻地):2346 1138
香港護眼(九龍灣):2346 2123
香港護眼(銅鑼灣):3583 0750
香港護眼 (荃 灣) :3583 0753

#香港護眼 #眼科視光診所 #為您眼睛護航
#為您健康把關 #吳永安眼科視光師
#林育安眼科視光師 #林家輝眼科視光師
#黃偉雄眼科視光師 #林子輝眼科視光師
#唐柏萱眼科視光師 #何柱榮眼科視光師
#余家駒眼科視光師 #蘇長盛眼科視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