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0月08日
為喚起大眾對視覺健康的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四定為「世界視覺日」。提到保護眼睛,平日經常「機不離手」的港人最近都關注到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螢幕所發出的「藍光」,以及其對眼睛的傷害。到底甚麼是「藍光」?它會如何傷害眼睛?市面上的護眼應用程式和濾光產品又有用嗎?
「藍光」全面睇
手機發出的光線可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不可見光為包括紅外線和紫外線,而可見光則是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彩。我們在螢幕上看到的畫面,由紅、綠、藍三種色彩,以背光技術混合而成。光線進入眼睛的黃斑區並形成影像與顏色,令我們產生視覺;當中,藍光屬能量較強的可見光,對眼睛的傷害僅次於紫外光。藍光進入眼球的黃斑區,對黃斑區造成慢性刺激,有機會出現發炎、水腫,亦可能導致玻璃膜疣(drusen)的形成;玻璃膜疣的破裂、出血,更會令視力受損。
黑暗中使用 後果更嚴重
不少人在睡覺前都喜歡玩玩手機才入睡;專家指出,於黑暗環境中觀看螢幕,會對雙眼造成更嚴重影響。當光線充足的時候,瞳孔收細,進入眼球的藍光亦相對較少;可是,當處身越暗的環境,瞳孔亦會相應放大,故在黑暗環境之中,手機對雙眼造成更深的傷害。
事實上,近年越來越多年輕人因手機、平板電腦的眼疾而求診。研究亦指出,藍光會抑制大腦分泌褪黑激素,影響入眠,情況絕對不容忽視。
部分濾光App功效成疑
針對藍光對眼睛的傷害,市面上有不同的濾光措施,當中最普遍的要數過濾藍光的應用程式。然而,部分程式將螢幕的光線變暗,令閱讀變得困難;不少程式的濾光效果亦未經證實。專家指出,螢幕變暗令雙眼更用神,容易出現眼乾、頭痛問題。至於聲稱能防藍光的眼鏡,部分的效果亦存疑,建議在購買前留意產品是否經過專業檢測。
其實,在留意濾光鏡和應用程式之外,讓雙眼定期休息亦同樣重要:注視螢幕每半小時至一小時,應該花3至5分鐘望向遠處,讓雙眼定期得到充分休息,亦應盡量避免於黑暗的環境中使用手機等產品。